手机号注册
注册我的家乡梳洗楼,地处鄂豫陕三省八县结合部,是个有着六七千年历史的古村落,海拔最低,有“陕西第一镰”之称。这里层峦叠翠、风光旖旎、丹水潋滟、楚天空阔,历来是文人墨客诗咏与游赏之地。“高楼梳洗”被列为“商南八景”。境内“九十九步登天梯、犀牛望月、二龙戏珠、龙头顶印、乌龙驮碑、狮子猴滩、猿猴倒挂、宝马卸鞍”,是“八景”中的“八景”。古诗曰:”自古天降一奇观,耸立丹江河北岸。形似龙头顶颗印,实则苏母梳洗案。玉帝难造玉玺印,瑶台欲坠几万年。”“高楼临水净尘埃,古石玲珑作镜台。秦楚云山开阔处,一帆飞去一帆来。”据《三国志·先主传》史料记载,公元223年,汉昭烈刘备饮恨白帝城,其子刘禅即位,绿林草寇王弘、孟禧聚众万余与朝廷作对,文武兼备的东宫苏母娘娘临危受命,率一万大军前往西南深山老林清剿叛匪,在梳洗楼—大岭观—白玉太吉河(寓意太子吉祥)—落花沟—金丝峡一线摆开战场,最终将叛匪剿灭,残部招安。为感念苏母娘娘为民除害保平安的义举,当地百姓选择在风景秀丽的龙头峰上修筑了一座飞檐翘角、雕龙画栋的娘娘楼,供娘娘转战途中休息下榻,后更名为梳洗楼。民间因此留下了“高楼梳洗”、“大战青石岭”(大岭观)、“太子吉祥”、“马刨神泉”等历史传说。明代旅行家《徐霞客日记》也曾将梳洗楼载入史册,留芳于世。现代著名作家贾平凹、阿城著名演员斯琴高娃也曾在此体验生活。贾平凹的电影剧本《月月》大部分外景地就是在这个古村落里取景拍摄的。
在梳洗楼村外丹江北岸,耸立着一座非常罕见的“护林乡规”碑刻,经考证为清代“护林防火”石碑。碑高1.7米,宽约0.8米,“规留万古”四个醒目大字,时时刻刻规劝人们“以商养生,各守本业,勿可妄为”。当地乡绅齐庆元等8位村民针对当时毗邻豫鄂两省村民经常来陕盗伐林木的现状,在石碑阴面镌刻了禁止偷伐山林树木及惩罚条款的乡规。规定伐一株、折一枝、盗一棵,尤其对经济价值高的漆树、桐籽树等都有具体罚没标准,包括对牛羊猪鸡践踏的罚没条款。这对当时的森林防火、林木资源管护起到重要的警示和推动作用。
回溯历史,盗伐之声犹在耳边回响。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国家进入最饥饿、最困难时期,为了大炼钢铁,漫山遍野的林木被大肆砍伐。梳洗楼及周边东沟西沟何家沟、寺沟观沟龙潭沟方圆数十公里的山上,到处都是黑压压、成群结队、来来往往的樵夫,奔波在各沟沟岔岔、梁梁峁峁,砍柴、挑柴、背柴、架子车拉柴。当时各家各户的经济来源,主要靠卖柴。人们常常天不亮就起床,上山砍柴,下午挑到或通过丹江放排到荆紫关去卖,换取油盐百货和粮食。老百姓把“柴米油盐酱醋茶”作为“开门七件事”的首位,一日三餐烧火取暖成了日常生活的重中之重。致使大片林山被毁,生态环境受到毁灭性破坏。
梳洗楼村西北隅的山坡上,有一著名道观,名曰大岭观,始建于明万历年间。观里终日红烛点点,经声朗朗,朝拜者众。民间传言,县令走马上任若不去道观敬香祈愿,官位就很难坐稳。所以,毗邻三省的县太爷走马上任后首要任务是来观内焚香朝拜,乞求祖师爷保佑官运亨通,万事顺意。大岭观四周群山连绵,古木森森、花草葳蕤,秀丽风光远近闻名。置身其境,抚摸那些古树,仿佛感受到年轮记录下的悠久历史文化;阅读那些古树,似乎追录到了一段难忘的绿色记忆;聆听那些古树,宛若接收到了远古的生物密码。一棵棵饱经沧桑的古树,就像一个个叱咤疆场的将军,从历史尽头,从绿海深处走来,诉说着各自的生存密码、绿色记忆和生存故事。遗憾的是,那些原始森林,毁在了那个乱砍滥伐的年月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经过近几十年的拨乱反正和生态治理,使昔日古木戚戚,童山濯濯的现状从根本上得到了治理,还了一片绿水青山艳阳天。
梳洗楼南岸的丹江,宛如一条玉带穿境而过,这里也是国家“南水北调”的水源地之一。千百年来,丹江养育了两岸的万物生灵,见证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荣辱兴衰,承载了一代代商贾名流、文人墨客的爱恨情仇,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丹江文化与文明。唐·李青莲诗曰:丹江丹江涌波涛,东流长江也飘渺。西雨东日各是景,渴了端起水一瓢。商圣范蠡曾携美女西施泛舟丹江,演绎了艳羡千古的爱情故事。徐霞客畅游丹江时,情不自禁发出了“时浮云已尽,丽日乘空,山岚重叠竞秀。怒流送舟,两岸浓桃艳李,泛光欲舞,出坐船头,不觉欲仙也”的谓叹。《陕西通志》载:“天下名水二十种,丹江位列十五”。
丹江,早在战国时期就已通航。是中国古代东南通往西北的一条重要水路交通枢纽,是古洛阳、古长安历代王朝主要生活物资补给线。始于春秋,鼎于盛唐,繁于明清。梳洗楼设有小码头(水旱码头),荆紫关设大码头,日日帆樯如林,舟楫如织,骡马蚁迁,千蹄接踵,盛极一时。近现代随着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运输业的兴起,丹江航运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,但其漕运功绩不可遗忘。与丹江平行的,则是一条赫赫有名的商於古道,即陆路交通要道。商於古道线上,古建筑、古遗址、古遗迹犹如撒落在大秦岭褶皱里的文化珍珠,被现今决策者们拂去了历史尘埃,列入陕西省商於古道文化旅游区进行开发建设,即将焕发出新的光彩与魅力。
丹江自古多险滩,旖旎风光看不完。龙驹寨到竹林关,耀岭河—莲花湖—梳洗楼月亮湾段,可谓“陕西小三峡”。这里沟窄谷深,峭壁巍岩,五彩斑斓,层林尽染,像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,是漂流避暑的胜地。每年数以万计的游人在丹江上纵情山水,品尝野果野味,感悟诗情野趣,“云驻云飞随尔便,潮起潮落奈我何”“两岸青山夹道迎,悠哉游哉江上行”。水映山伟,山隽水秀,湖光山色,充满诗情画意。
温柔多情的丹江,有时也会使性子,发脾气。民间歌谣曰“没奈何,走寨河,手把舵,腿哆嗦。四百水路三百滩,龙王争来阎王夺。没奈何,走寨河,纤锯身,石割脚。厘局船霸催命鬼,捐税更比石头多。没奈何,走寨河,眼流泪,口唱歌(丹江号子)。水贼绑票抛深潭,要寻尸首鱼腹剥。”在梳洗楼马家堡段的崖壁上,至今还留有七八条纤夫拉纤时纤绳磨损3~5公分深的石槽。这是纤夫们逆水行舟时肩膀的勒痕,是唱着丹江号子的纤夫苦难生活的真实写照。我虽然在丹江边上长大,但却不谙水性。十三岁那年暑期,为了挣秋季学费,担石灰到月亮湾去卖,返回的时候,为节省5分钱的船钱,独自涉水过江,结果被湍急的漩涡卷进江中,被人救起,捡回了一条小命。丹江,成了我永远无法抹去的痛苦记忆。
只所以要写丹江,是因为生我养又险些亡我的丹江一夜之间成了“天下名水”。千里丹江一路披荆斩棘,一路欢歌笑语,横穿长江、黄河、淮河、海河,南下北上进津入京,成为首都人民的“生命之水”了。成为喝丹江水长大的一名党员干部,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。每次回老家祭祖或省亲,都要到丹江岸边走走看看,看粉墙黛瓦、缕缕炊烟;听鸡鸣犬吠,牛哞羊咩,那里有我苦难童年的影子,氤氲着与祖辈血浓于水的亲情,有着千丝万缕的乡愁记忆。一次次眷恋她,一次次亲近她,一次次回味她。透过碧波浪花,我似乎聆听到“嗨嚎嗨、嗨嚎嗨、呀嗷依嗨呦”,那苍劲、质朴、悲怆的“丹江号子”声。滩,在号子声中让路;水,在号子声中咆哮;人,在号子声中远去。
丹江的南岸,是美丽乡村月亮湾和“一脚踩三省、三省闻鸡鸣”的“三省石”。东岸,是中州名镇荆紫关,那里有保存完好的明清一条街。秦风楚韵,民风独特。倘若与商南八景“大岭冠盖”“高楼梳洗”这些散落在民间的,蕴含着深邃历史内涵的文化珍珠,串连打造成一条一日游旅游产品,对于传承弘扬当地的秦楚文化、地域文化、民俗文化、丹江文化等,都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。
我爱你,未来可期的故乡!
我要说两句
排行榜
主办单位:商南县委宣传部 商南县融媒体中心
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举报电话:029-63907152
技术支持:商洛新闻网传媒有限公司
联系电话:17795792928 地址:商南县文化艺术中心一楼融媒体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