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  南  发  布

  爱商南
商南广播电视台

微信

手机号登录

手机号注册

注册
首页综合

城关街道办皂角铺村:手工挂面成为群众增收致富“金丝线”

发布日期:2024-01-02 09:13:43
1219

孟冬时节,走进城关街道皂角铺村,显眼的红色“商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”冯氏传统手工扯面大牌匾下,一排排晾晒的挂面,根根分明,散发着阵阵面香,银丝般的手工挂面在冬日暖阳下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据悉,皂角铺村当地制作手工挂面已有多年历史,口感咸香,食之柔滑,深受消费者的青睐,手工挂面拓宽了村民的增收途径,成为促进当地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。

微信图片_20231211151737.jpg

“我是商南县冯氏传统手工扯面非遗代表传承人,我们制作的手工挂面严格遵照传统技艺,选用优质的小麦面粉、天然纯净山泉水精制而成,食用盐的用量相较之前大幅减少,不含其他任何添加剂,采用传统方法经过和面、发酵、开条、盘条、上筷子、拉条等工序制作而成。”商南县秦商驿冯氏手工挂面负责人冯新瑞一边忙着手头的活一边说。

微信图片_20231211151803.jpg

在秦商驿面条生产间内,冯新瑞和妻子正在相互配合着进行“开条”环节,一大盆已经和好的面团经用力按压成大约五公分均匀的厚度后,在圆切片切刀的滚动下被分割出一条形似“白蟒蛇”的长粗面条,冯师傅一边切割一边将这根粗面条揉搓成粗细均匀的光滑面条。而面条的那头,妻子则娴熟麻利地将其均匀盘旋于面盆中,等待面条第一次发酵。据冯新瑞介绍,这样的面条到可以“上筷子”的粗细程度,至少还要历经三次这样的流程,且每次要醒发一小时左右,才能保证“上筷子”面条状态的韧性、弹性。

微信图片_20231211151832.jpg

现年四十八岁的冯新瑞从十四岁就开始跟随父母亲学习做手工挂面,三十多年的时间里,练就了他手工挂面制作的高超技艺。冯新瑞讲到:“因拉面对外界温度、湿度、光照时间都有严格要求,每年只有霜降后到春节末尾这5个月的气温适合拉面,五个月的时间除去下雪、下雨的天气,一年只剩下四个月的时间是真正在做挂面。并且这些天里,从头天晚上和面到第二天出面、挂晾、包面都是紧紧张张不得啥闲,我俩每天只能休息5至6个小时,现在每天能消耗150斤面粉,能产出120斤精制手工挂面,预计一个冬天收益能有10万余元吧,很知足了。”

微信图片_20231211151836.jpg

在冯新瑞的院子里,能看到一个特殊建制的晾晒“阳光房”,四周被透光的塑料透明隔板围起,上方在透光隔板上还加装有吊扇,他向我们介绍到,晾晒区经过这样改装后,可以大大提高手工挂面的品质,一方面是没有风吹,能有效阻隔灰尘,可以保障挂面的口感和垂直度,让面条更顺直,另一方面,可以保温保湿,挂面不易断,能大大提高精品面的产出率。

微信图片_20231211151842.jpg

正介绍着手工挂面的制作工艺,冯新瑞的手机不时会响起,电话那头顾客讲着自己要预定近期需要的手工拉面数量及规格。说话的工夫间,屋外顾客程女士开车前来购买挂面,她讲道:“这里的挂面吃起来特别劲道,煮出来的面汤清澈,色香味俱全,口感好,我们每年都来这里买,盒装的买来送亲朋好友,自己家吃的话买这些散装的就行,更实惠,像这种‘挂面头子’可以用来掺着腊肉煮绿豆吃,这还是我们商南的一道特色美食呢!”

微信图片_20231211152701.jpg

在冯新瑞家不远处,四十九岁的刘金莲正端着初步拉好的挂面前往院子进行户外晾晒:“我和老公从事这项事业有十余年了,从开始四天只能出60斤挂面,到现在每天能出120斤,去年四个月的收入就有4万元。”

微信图片_20231211152706.jpg

据皂角铺村村民介绍,皂角铺村冯氏挂面在我县已经远近闻名了,每到寒冬腊月、春节前后,前来村子里买手工挂面的顾客络绎不绝,小车都能排到村口。每到腊月间,村子里冯新瑞、刘金莲、冯国明、冯富瑞等七户长期从事手工拉面的人家一起制作手工挂面,都供不应求。

微信图片_20231211152732.jpg

皂角铺村党支部书记冯秀军说:“去年,我们村从事手工挂面行业的村民总收入就有50万元至60万元。下一步,我们计划把皂角铺村打造成商南的‘挂面村’,规范挂面生产工艺和流程,在保障品质的前提下,每年再带动两户从事手工挂面行业,将传统手工挂面推向专业化、规模化发展,传承我们村的冯氏手工挂面技艺,拓宽群众致富渠道,增加农户收入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(来源:金丝峡周报  作者:崔海飞  何 霜  方 健)

 商南发布标识.png

我要说两句

暂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