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  南  发  布

  爱商南
商南广播电视台

微信

手机号登录

手机号注册

注册
首页悦读

涧场之韵

作者:刘仁义
发布日期:2021-04-28 15:03:00
3329

 DJI_0193.jpg

第一章 村庄的概况

 

位于商南县清油镇东北隅,有一座居民不到800余口,面积不上700公顷的小山村,名叫涧场。

别说这个普普通通不多出名的小山村,却蕴含着许许多多耐人寻味喜闻乐见的故事。

相传着大大小小走南闯北为国立功的文武官员。古时候出过乡试秀才;还出生过朝廷加封的高级翰林;还有三块燃烧不尽用之不完的金片柴。驻过上将将军汤恩伯总司令、集团军王仲廉总司令,这两个总司令安置在王家大院。

村庄四周还有十多个七形八状的风景点——村后的卧牛坡、村对面的笔架山……特别是人杰地灵的龙脉宝地。

故而,人人都说涧场是个好地方,要说涧场好,三言两语说不了,要说风脉浓,天工神斧劈就成。劈就一幅好蓝图,蓝图越绣越锦绣,人勤地肥禾苗壮,五谷杂粮积满仓,地势平坦阳光好,吃喝有余不用愁,清闲自在多风流。

以上所述并非夸张,也非虚谈。本人听过父亲常说,我又访问过多位父辈老人,都与我父亲说的相吻合。

至于出过翰林,也有事实证明。解放后,毛主席号召多、快、好、省地建设社会大修农田。在涧场东边八亩地挖出一进三重的四合院,掏出古色古香光滑坚硬尺半见方的长方砖,还有一枚金色闪亮的金鼎子(杨全华保存,不是凡人所有)后因任务紧迫,为了加赶时间,早日提前完成任务,大队支书宋玉祥催令民众推土覆盖,片瓦未存。

DJI_0869.jpg

金片柴就是宋玉祥对我说的,还说就在大木子脚下。

下来让我再说说卧牛坡吧。就在垧坊后边有座山活像一头体大肥胖的大健牛横卧在这里,很有趣色,人民编成歌谣:

卧牛坡卧牛坡,头对东北尾西拖,扭头引水向东南,迴漩转折向西流,潺潺流水淌清油,付之东海不回头。

卧牛山对峙有座笔架山,游人顺口的说:笔架山笔架山,万株青松捧三尖(三个山尖),文房四宝笔墨砚,写好文章架笔杆,饮杯香茶好解乏,再提笔杆画墨画。

如今很多人说笔架山保佑刘家广出人才,有人编出顺口溜:

罗有钱财刘有人才,王家商贾广做买卖(火纸场、骡马店)。

卧牛山又像一把太师椅,一边有座山像钟,一边是一个包鼓,钟山名叫作钟铃山,鼓山又叫作石鼓山。人们说:卧牛山 椅子山,左钟右鼓排两边,钟顶松树像把伞,形象美妙真可观,游人观景都称赞。

在村西有座山名叫大梁,大梁东麓有一坡悬崖峭壁的青石岩,一根青石柱高高昂起面向涧场,叫做狮子岩。人们幻想这头狮子可以把住涧场风脉不走。人说:狮子山 狮子山,涧场风脉它把关,保住涧场多富豪,万年地气不外跑。

DJI_0876.jpg

就在狮子岩脚下,有一条高有丈余,高低不一的青石杠,弯弯曲曲伸向河水那边叫青龙过江,颇有青龙把住龙穴地的气势。人说:青龙把口保住风脉永不走,青龙过江保住人民多安康。

古传从西下来一头驮盐的犀牛,体大盐重行走远路,感觉疲乏连声叫唤,卧不下 卧不下,一个不会说话的人说,卧不下你走吧,犀牛气得抖抖身体,撒下一些盐沫,以后这里成了盐碱地。

这头犀牛体大盐重,走到一个青龙杠上,一脚踩成把青石踩成一寸多深的牛脚印,因而这里叫犀牛脚。如果叫它卧下来,涧场就成了盐池地,涧场常年有盐吃。

还有河东坡形象油灯盏,人说两个灯盏照涧场,涧场照的亮堂堂。阳光温和宜住人,土生黄金地生银,涧场成了聚宝盆。还有人说:一把剪刀剪太阳,早出东方落西方。东日一出照西坡,山楂摇曳密又多。以上故事小孩爱听,老人爱讲,聊聊家常,谈谈故乡舒心卸气身体健康。

原说卧牛山的腹部原来只有刘、罗、王三家,这三家都是当地的首富,都是耕读为本兼做生意的大户人家,前边也已经提过,让我再把三家分别细说一番。

 PIC_20160916_171707_881.jpg

第二章  罗  家

 

罗家专做油漆、连翘、木耳生意,主人罗成美在郑州请一位陈老先生他专管账,请有长工、短工十几人。收的货物用人力挑到浦峪河,经河口搭上轮船转运至郑州、南阳、福州等地销往全国多地。可谓财源茂盛通四海,生意兴隆达三江。人们称罗成美大财主富商人罗老掌柜的。

罗老汉生活非常讲究,天天喝酒吃肉,都是家常便饭,过年节“十三花、油三台”,而红白喜事全是“海菜席、人参、燕窝、鱼肚……”更是阔气。过年放炮箩筐抬、蒲篮装,天上放烟花、皇姑打秋、鲤鱼跳龙门、地下撒糖果,小孩大人互相争抢,多么体面呀!

罗成美的次子罗克明,小名叫老忙,结婚时新娘坐的花花轿,又是喇叭又是号,轿顶扎个胖娃娃,张口咧嘴哈哈笑,新郎陪郎各骑一匹枣红马,头戴礼帽插金花,身穿浅灰色的长褂袍,民团派了六根枪,保卫花轿多热闹呀。

结婚排成一里多长的结婚队伍。抬嫁妆的、抬花杆儿、打响器的、走街过巷看热闹的人夹道欢呼:多热闹啊!多阔气啊!

鞭炮早就等着花轿,当花轿一到,噼噼啪啪几杆子鞭炮响起来。花轿一到道场边,轿一落地,一人拿着烧红的犁铧围着花轿哧哧转一圈,接着两个牵娘一左一右,牵出新娘传毡传到堂前司仪喊:一拜天地,二拜祖先、三拜公婆、夫妻同拜,进入洞房,互饮子茶。喝了子茶闹新房。

罗老忙的婚事待了一百多席,全是海菜席,有人说不是财东哪个待得起呀!

罗成美掌柜的不但生意做得那么大,家里还做着大庄稼,请长工顾短工。我记得请一个小长工叫刘长水,这个人聪明伶俐、活泼可爱罗掌柜的非常喜欢他,把他当做二当家的。叫他领着长工、短工下地干活。

他自耕平地十多亩,还租种罗山沟罗汉章三亩多水田,外租稞石三十多石。

罗成美有货来了做生意,遇有闲空就下地帮忙收种。至于长子罗克勤想做就做,不想做就玩。次子罗克明专门读书,学得一肚子好文才,练得一手好楷书,王羲之的正楷练得有骨有肉、苍劲有力、活泼大方……因而这里的人写文书、写对联都请他写,很受众人爱戴,人称他少公子、小掌柜的。

罗成美迁住涧场据查在刘、王之后,他从罗山沟迁来还是刘宗福一院,他做他的油漆行生意就在这个院里。

从上所见,罗成美起家很快,仅仅二十多年。就发家到以上所说。由于战争(民国时期)的扰乱、军阀的争夺、土匪的抢劫、次子的赌博、生意赔了(油漆兑假太多卖不掉)……家产很快崩溃下来。故而人说罗成美的发家:成之于己,败之于己。

罗成美家产溃败后,带着小媳妇,住在松岔沟口,依靠松岔沟口前几面坡糊口渡日。

孙子汉文、汉堂成为庶民,曾孙海娃更是一般。

罗家湖广人,原籍湖北孝感,迁到陕西,所以说叫“蛮子”他和刘家、王家……风俗习惯、人情礼貌、处事待人……大不一样,如过年罗家蛮子兴腊月二十四用椅子把祖先接回来过年,第年正月十六送祖上天。而刘、王和本地人tai子在腊月二十三把灶神送上天,腊月三十接回来,意思是:上天言好事,回宫降吉祥。灶神做为一家之主,能降幅、能降罪。

接回来的新娘,第一次回娘家蛮子叫熬月,tai子叫熬十。蛮子在腊月三十晚上过年,tai子在三十中午。

说话语音大有区别,蛮子拖泥带水,tai子简而了当。当问别人吃饭:蛮子问:你柒(吃)饭没有?答:我家事情很忙,还没有柒(吃),而tai子说吃毕。

我们三家都是南北迁来,但相处的非常和气。

 

第三章 刘  家

 

我爷爷姓刘名叫廷柱,小时候读书学文,学得一手好字,会做一手好文章,后又专学医,学成一名好郎中。由于他专心钻研草药、雷公炮制、望问闻切、脉诀、内科、外科、儿科、女科、接骨样样精深,后人称他好中医、好郎中。花杆接轿子抬,上至洛南下至商南县城,甚至还达到豫、鄂、陕三省边界临县。

经过他治过的病人除病入膏肓外,无所不痊无所不癒,特别是临床实践经验丰富。

我爷行医不为名不为利,专为行善治病救人。因而名声外扬,远近皆知住商南涧场的刘大先儿。

我爷死后都十多年了(约死于民国二十八年),自古至今,远近的人一提说涧场刘家是善家门户、书香门第、待人宽厚、爱人如己、处事待人不骄不躁,一视同仁。处事以良心为准则,以公平为上……

刘家子弟所有这些高尚的品德,都是刘大先、刘大掌柜的家训指引,都是他老人家谆谆教导的结果。

我爷的上辈就是富有人家,善门家庭。爷从小就受祖先的家教熏染造就了他本人。自己成为一名德善颇高的有名人物。

具考察,我们刘家是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迁至陕西郃阳刘家咀瓦西坝,后又从瓦西坝迁至丹凤县武关镇,从武关又迁到皂角铺西岭(来商南的老祖先就安葬在小沟东边)。从西岭迁到试马寨下街头现试马小学跟前(现朱家祥家就是刘家的老屋场,老坟葬在黄泥堡后山的东边),后从试马寨迁至清油河镇上街头佘家(现佘书易、杨富贵两家屋场就是原来刘家的。老坟葬在河东李兆英屋后树林中),以后再迁到涧场,我爷就是在这里发家致富的。

爷爷很有志气,不忘初心还想把后代培养成像他这样或更高的人才,非常主重家教家训,祖父的家训是:以耕读为本,以善为荣,以实现为准,以坚持为决心。

他老人家为了保证家训能够实现,他常常给后代做家教。

他教训子孙说:对父母要孝敬;对育儿应抚爱;对老人尊敬;对青年(中年)团结;对穷人优抚;对残疾人周济;对夫妻恩爱;对妯娌和睦;对兄弟相亲;对外来人以善相待;对待家仆爱惜莫欺;见义勇为见财莫贪;贫而无谄富而无骄,若遇纠纷相让莫争,外人纠葛公道解和。大斗小秤早早丢弃,克扣斤两昧人良心,丧尽良心天神不依,胡作非为有法惩治,依法绳之,后悔莫及。

对待佃户多多照顾,若遇灾情,不逼交租,有则交之,无则少给,灾情严重颗粒不收。收租自背,佃户上门,茶饭必齐,莫叫佃户饿了肚皮。若来的病人登门求医,合手椅客坐,烟茶先递,留客吃饭切莫小气,上门请医,急事要走,留个日期,等我回来马上就去。

克勤克俭,切莫浪费,生活朴素细水长流,必须牢记。黎明即起,洒扫庭除,院里院外必求整齐,收拾完毕各干活计,小孩提包赶上学去,妇女围巾锅台刷洗,小锅炒菜大锅焖米,男背锄头耕耘田地,深犁细耙禾壮苗肥,若有缺苗挑水补齐,禾苗太密不透空气,阳光不晒枉费心机……

皇粮国稞,必须早纳,诚实守信是荣,张狂吹嘘为耻。

为了家教能够切实做到,我爷定为初一、十五为检查日,月底为惩罚日。检查时每人自己先汇报,别人提意见,好则表扬,差则批评,情节严重者月底召集全户人丁在祖先咒下跪请罪。这样以来赢得了乡邻的称赞,刘户都是善户人家,庶民子弟。由于善良,子孙兴旺,才成为五世同堂大户之家的书香门第。

我爷三个儿子一个闺女,长子宗焰,次子宗魁,三子宗有。宗焰、宗有专掌家务,我爷和我父亲宗魁开药铺,我父亲做铺经营药房兼学医术,我爷专下乡为人治病。他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的走尽上下百里的山沟山岔,抜涉崇山峻岭,诊治过千千万万男女病人,对疑难病症,守候诊断一治就是十天半月,非治好为心安。他诊治病人以粗茶淡饭为主,从不讲究吃喝。

他治病人收费看情况,有钱的人照本收费,中等人家只收半费,穷人分文不收,对待残疾人不但不要钱还管吃管住,治好病后回去时还送些钱粮。如消家湾的补锅匠张花脸患烂脚跟病,住在王家大门楼下,爷给他天天用药给治,叫孙儿媳妇顿顿给他端饭,治了半年,病好了他又担起补锅担一瘸一跛的逢人就说:涧场刘大先就是我的救命的恩人。

因为舍药亏本,药铺渐渐下滑,刘老先生请人上山挖草药添补支撑,採挖了很多柴胡、葛根、山药、百合、杜仲、天麻……百样草药,降低了药铺的成本,而本地不出的名贵药品如:麝香、冰片、沉香、雄黄、硫磺……才出资到外地购买,或用其他收入添补。总而言之为拯救人命为目的。

爷心底善良,拯救人命、感动了人,说他死后成了神。

1948年的某日,我村的罗汉良到村西土地岭砍柴,从上边下来一个急忙忙的人到他跟前问:兄弟晓得涧场还有多远?他用手向东边一指,不到半里马上就到。接着反问说:“你到涧场干啥?”他救活我独生子的命,前天我儿子突然生病,几乎要断气了,全家人哭哭啼啼的守候在儿的周围,门帘忽然掀开,走进一位白胡子苍苍的老者,不言不语地掀开被子,摸摸儿的胸部扎了一针,我儿惊叫了一声,马上坐起来,全家人顿时停止了哭泣,我忙问你是哪里来的神医啊?他说我是商南涧场的刘大先儿,说着说着人不见了,上下寻找都找不到。

罗汉良说:“刘大先死十几年了,怎么还看病呢!”这个人恍然大悟地:说莫非刘大先是成了神显应了。我回去给他盖个庙。

罗汉良将这个感动人心的真实事,告诉给我们刘家。刘家人商议说:给上辈人盖庙,后辈不旺,就此搁下了。

这下轰动开了,全村人商议要在狮子岩下盖个药王庙还能挡风脉呢!由一位吃斋先生、小货匠牵头众人出工、出力背石头,在岩下修起了七八尺高的庙台。解放后因改河修路庙台毁之一空。

我爷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布衣郎中,但他由德行之大、善心之慈、威望之高感动了众人,生日给他祝寿。平时给他送礼,提包包的、挎篮篮的、提兜兜的络绎不绝,麻花、挂面、核桃、枣子、点心、寸金、麻片、黄酒汤圆、红糖白糖……柜箱满装。爷收的礼物之多,自己享受不完还与子孙分享。经常这个给几根麻花,那个给抓一把芝麻糖,点心、果子……样样都给,寸金麻片人人都尝。子孙最喜欢爷爷了,放学一回来都依偎他跟前叫他给教字,请他讲典故、说故事、谝古今。

爷活在时,我十一岁了,刚上私塾,那时我是还是一个啥事不懂的小顽童,什么成语典故、什么散文诗歌、什么七言绝句、什么七律、什么对字……一概不知。爷讲孟母教子读书的故事:孟子不好好学习,孟母气的打断机杼,我理解断是鸡蛋,机是鸡子,杼是远处,也就是说气的把鸡蛋扔到远处了。

在私塾读书时先生出题叫开讲的大学生对对子如:上联为“涧场大会”,我抢着说:“古会人多”我高兴的认为我对的很好,上古会的人不是很多吗?气得先生咧咧咀没吭声。现在我一想起小时幼稚真可笑掉大牙。记得我小时候我爷吃轮工,三个儿子一家一天轮流着管,轮到我家,我给爷端饭,一顿端一大草碗,爷老了清鼻直淌黏一胡子他吃不完,我都吃了还觉得香喷喷的,至今想起多好笑哇!

三家比着给他老人家做好的吃,轮到我家妈妈叫我问问三娘昨天给爷做的啥饭,如做锅盔,我家就做油层饼,如果他家做鸡蛋下挂面,我家就做猪腿泡馍……三个妯娌比着轮着做好吃的,争着当好孝敬媳妇。

我父亲兄弟三个早晚从外回来,首先到爷跟前请安问寒,问暖问吃,问喝陪老人坐坐。如果爷稍有不舒,守候在他跟前不忍离开。爷老了,八十多无力管家,他叫三个儿子分家自理,长子宗焰、三子宗有合分(一人一半)水磨、草纸厂、油坊。宗有叔还分烧酒坊、压香坊。我父亲因为身单力薄又有文化,分管药铺兼学中医。

兄弟平均各分旱地二十多亩,水田十几亩,稞石各分七八石,各自经营,瓦房三院各得一院。

分家后各自勤劳,唯恐落后,生怕保不住祖先留给的家产。各自勤劳俭朴,不但保住了祖业,我家买了水田三亩,和大伯家合买旱地四亩,又与三叔家合买稞石三石五斗。

我父亲不但经营药铺生意,还学好会了中医,边做生意边看病,他的品德他的医术不亚于爷爷。正因为这样,受到众人的尊重,称他为刘二先儿,二掌柜的。

我父亲继承了爷爷的志愿,善心待人、周济穷人、心疼残废人。河东有个田寡妇,丈夫早死,带个儿子,家里很穷,专靠浆洗补连挣钱糊口,吃菜咽糠,有时断炊,经常在药铺里,可怜巴巴的说:“我儿子党全民今天一天都没吃饭,饿着肚皮上学读书”我父亲听了心里也感觉难受,于是给她点米或其他粮食,有时给她点点灯油、盐,她迟早在我父亲面前叫苦叫怨。有天我看见她在药铺里对我父亲说,我儿子穿了一件破烂的空桶袄,上学读书一冻就是半夜,冷的直抖。我父亲又给她点钱。就这样她把儿子盘成了一位教书老师。

不幸她却死了,在她死后的多年,我父亲也死了,党全民把我父亲对她母亲周济的事原原本本的对我说。他给了我一块肉,就是感谢我父亲的恩。

庙沟李家李喜娃的姐要饭要到我家,天黑了,我家给她找床被子,铺在堂前地下,给她睡下。第二天天亮,她起来,我去抱被子,虱子乱纷。她的身上、头上如蚂蚁一样上下翻腾,随后我家用开水把被子把虱子烫死,拿到河里洗干净。

一个被国民党拉壮丁的人住在庙沟李春太的家里,得了伤寒病,我父亲给他治,病太严重死了。死前,他叮嘱我父亲,我是陕西蒲城人,家里就我妻子和儿子。死后,我父亲出钱请人将他埋在大梁半坡上。

三年后,来了三个老汉,来起坟,吃住三天在我家,还带来三块银元,感谢我家。我父亲不收说:拿回去吧,叫寡妇媳妇、儿子用吧。他们回去后,来了一封信感谢我家。

由于我父亲心善,处处做好事,也受到别人的尊重,所以说,在土改时,给他定了个富农分子。可是众人说刘二先生是个最有德行的人,心疼穷人,因而给他当做开明人士,开分子会,都没有叫他参加。

我父亲有四个儿子一个女。长子仁荣,很有学识,抗日战争爆发起的第二年,他就出壮丁交给接兵连,因为他有文化,在接兵连里当司务长。一直到西安解放后才回来,又当村文书、会计,后又当医生。在医生职务里退休,八十六岁去世。次子仁财,为躲壮丁跑在外面到处打工糊口,有时半夜回来看看家,天不亮又跑出去,以后得了痨病,三十六岁亡故。幼子仁山(我的弟弟),十六七岁又被拉兵,拨在工兵连,专抗麻包,一百多至二百斤的麻包,压的他身体受亏,一九四九年回家做庄稼,三十六岁亡故。我为了出兵,汤恩伯部队驻在涧场王家,经参谋处勤务兵介绍到参谋处书记室当文书,后又到机械化工兵连当司书,在淮海战役、徐州会战将要打起来的时候回家探亲。一九五零年正月全国解放了,当地成立区政府,经李正胜、陈家文介绍,去区干队学习,区干队不办了又叫去地区文工团工作,我不愿去,以后叫我教书。一直到一九六六年开教师会,把我当做富农分子开除了,在家劳动了八年,后毛主席认为66年的教师会冤枉的人很多,又于七四年落实政策,将我收了回来依然教书,又给我加了一级工资,将我在家劳动了八年的工资全部补回(三千多元)。这下,有钱了送三个女儿(刘金莲、刘金兰、刘晓云)考上了学,分配了工作,金莲教书,金兰当了会计,晓云成了林业干部。

我大伯有两个儿子两个女,长子仁宽(小名百岁),读了很多诗书很有学问,也有才干,当过保长,又当过学东。三十六岁亡故;次子仁风(小名百祥),从小读书非常用功,在私塾,读了五经四书,还开了讲,因为聪明,他的老师何德培把女子许配给他,以后考上城关小学,在城关小学毕业。学得很多文言文,写一手好文章,练一手好字。小学毕业后就在乡下私塾教书。罗坡沟邱家邱老三把他请到家中教他几个孙子、孙女。解放后,教过小学又教过中学,在清油、城关、富水当过主任、校长,后又在两岔河中学当校长。七九年退休后,七十六岁死于脑血栓病。

我的叔叔宗有生六子,长子仁茂,学问不高,在家务农,七十多岁得病亡故;次子仁昌,上过几年学,参加过抗美援朝复员回家,在家当大队支书三年后,四十左右因病身亡;三子仁贵,没有上过学,在家给生产队放牛,由于放牛有功,起早歇晚,牛羊肥胖很受大队的夸奖,七十多岁左右因病身亡;四子仁政,小学毕业,十九岁被拉兵,在国民党部队,后又从车上跌下将脊椎骨摔坏,成了腰弓背驼的人,后来教书当过小学的负责,毕业班的班主任,语数都通,成为一位人民的好教师,七九年退休后,在家自耕自种,后得脑瘫七十三岁身亡;五子仁斌,小学毕业,在家务农,五十多岁得病身亡;六子仁禄,中级毕业,后来又考上医学,成了一名好医生,在试马医院工作多年,又在赵川镇医院工作多年,后得脑梗退休后病亡。

老了老了,爷爷都八十六岁了,身体不行了,以后又得病,卧床不起,儿子孙子急的团团转,用心伺候,卧床不久咽气归阴,死后查日子安葬,因日子不就,放在巷道里将棺材用沙盖住,三年后安葬。安葬时,三个儿子商议念黄经,因为爷是善人,生前遗嘱说:我死后不能动浑,专摆素席。三个儿子遵照父亲的遗嘱,分管安葬的事情,大伯和三叔专管办理安葬的事,我父亲由于有点学识,身体又病弱,专陪请念经的道士。他们三个说,我刘家是富户,办席不能太薄,必须到外地购买稀有的物品招待客人。管庄的萝卜、清油河后地的白菜、汉中的水磨粉、泰国的大米、新疆的洋芋、河南的红薯、木耳、金针、香菇……酒席的用品买回来了,我父亲将吃斋的先生请来了七八个,穿着和尚袍、拿着木鱼,做斋必要做水供,请大方沟的胡画匠胡元章来做水供,摆了三四张方桌,第一桌献的馍,第二张摆的水供,有鲤鱼、螃蟹、蛇、鳖、桃子、石榴、藕、樱桃,第三桌花盆,有莲花、菊花、牡丹、芍药。院子里两旁放有火纸、金银壳、灵屋、金童银女,门前一边一张方桌,桌前坐着吹喇叭的,打响器的,右边放桌印往生钱的,大门外边道场上摆的是纸糊花轿、骡马,抬轿子的、抬花杆的,安置在桌子上吃饭。大约二更时期父亲将和尚引到经堂,和尚穿起道袍,拿起木鱼跪下敲起来,一边敲一边念起黄经。我只记得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……一直念了三天三夜。最后一夜孝子放河灯,用纸折成船型,插上小蜡,一个接一个放下水去,风往下吹,一串红红的河灯好像一条弯弯曲曲的火龙,流向东方。

道士一边跪着一边念:死亡的后生听我言,随爷一同去游玩。坐在船上游九天,五湖四海都游够。最后四川游丰都,一进城门四边看。牛头马面两边站,引到爷爷就上桥。有福之人桥上过,无福之人掉下桥,掉下之人坐水牢,小鬼将爷送上往乡台。儿孙喊爷爷哭哀哀,爷能看见活人面,后生怎能看得见,看后跨鹤上西天,进驻瑶池享清闲,行善之人有恩报,爷爷死后成神仙。

 

第四章 王  家

 

王家老当家的王成和小时候很穷,小名叫羞儿。小时有人笑他:羞儿羞儿,迟早身上不装一个铜片儿。后来有人给他提亲,媒人到他家看家,他借了一条裤子,他指别人的地说:这不是我的,这不是我的。后来媒人打听到了地是别人的来问他,不是你的你咋哄人呢?我就说地不是我的嘛,怎么哄你呢。

他说的是唐家岔姚家的姑娘。将这姑娘接回后,王家慢慢的发起财了,又买地又做生意。他摊本很大,盖起了三间捞纸房,又盖起了一间大对房打纸末,又挖了两个大池子放石灰,打水浆竹麻……手脚繁多,不必一一细说。

涧场靠大路边上,上洛南黄家村驮盐、到河南贩回的洋货都用骡马运送。从黄家村到这里就是一站,因此马帮必须在此歇店,所以说王家在这里做这生意是挣钱的好门路,所以说他经常备有豌豆、杆草之类的草料来喂牲口,马帮的主人歇店、吃喝都要交很贵的钱。每天下午王老汉油嘴滑舌的接马帮主人,一听见铃响,赶紧吩咐伙计将草料抬出,马上出大门迎接马帮,见帮主他伸手拉住帮主说:你们累了、饿了吧,等主人卸下盐驮后,带到客房,又是抽烟又是递茶。晚上又是酒又是肉招待马帮,十分热情。第二天马帮要走,骡子的草料钱、客人的住宿钱、饭钱都是不菲的收益。

王家人因为能说会道,做事胆大,到处给人说理评公道,王老汉次子王子文成了当地的绅士。每年十月会,戏子来写戏,他要唱就准,他不要唱写头白跑一趟,每年二月二选举保长或者村长当地有名的绅士集中在三观庙里,大家推选,他看的中就选上了,每年教书先生提包送礼想在涧场私塾教学,他同意就把送的礼留下。所以当地的穷人都害怕他。他家种的地大都是请长工拉短工耕种的,家里请了两个长工,到忙时请短工,但是忙时各家都有活请不到,他强逼着给他干。刘家二房是个大家人口,有天,刘家一帮四五个人在自己的秧田里捞秧,他叫人家把自己的活放下给他干,吓得刘家弟兄就往东头跑给他干活。

王家不但做生意,也自耕有地,并且还租种耀昌沟范家秧田、两岔河孙家秧田。所以王家在涧场算第三户大家。

王家子孙也很兴旺,成和长子王子英、次子王子文。

长子王子英专做庄稼、帮开火纸厂、骡马店。子英之长子王富全中学毕业,能说会道,红白喜事请他知客在家务农,过年时四乡杀猪宰羊;次子王富财,没有上学,但头脑聪明,涧场支书干了多年;

王子文之长子王云飞非常聪明,还有科学头脑,州河边修桥,工程师设计遇到问题,请他去一看,参加了修改意见,顺利的建成了大桥;次子王云华小学毕业在家务农。(刘仁义)

 9a124ccf47ddbe6f1067a8ee019c9a6.jpg

作者:刘仁义

我要说两句

暂没有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!

排行榜